日本特有的茶室建築



日本從奈良時代便開始喝茶,而後,茶漸漸與日本文化相結合,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茶道文化。也因著茶道產生了極富「禪」家意境的建築模式。



雖說日本人喝茶起源於奈良時代,但當時茶並不是一種飲料,而是視為藥膳的一種。日本的飲茶風氣真正開始流行則是鎌倉時代;到室町幕府時代則更為興盛,不過,飲茶的文化卻只有在貴族及武士之間流行。也因此,茶室自然而然地開始有了進步和發展的空間。有趣的是,當時的社會風氣致力於追求富麗堂皇,喜好奢華,崇尚黃金。在這種情形下,富商、貴族、及武士們卻對受「禪」家影響講求枯淡、閑寂的茶室及茶文化感到興味,這也算是當時社會現象的一種反動吧。自室町時代開始,茶室的擺設及規格開始有了一定的模式。擺飾講究莊嚴,自然而且盡可能排除虛飾、矯造,呈現出富創意、引人深思的意境。



茶室建築在上述的時代、文化背景下產生,發展;依形式來看,可分為二類。一為書院式茶室。一為草庵式茶室。而最能發揮、展現茶道特色及意涵,茶室名聲也較高的則是草庵式茶室。草庵式的茶室風格由歷史上著名的茶道大師-千利休集其大成。千利休貫徹「草庵之茶」的結果,茶室由原本的四疊半塌塌米次第減少,四疊、三疊半、三疊,最後甚至縮小至兩疊大小,並將所有的陳設,擺飾素簡化,並將茶道的空間分隔為茶室與露地(茶室之外的庭園,亦簡稱茶庭)。飲茶的客人在經過茶庭之時,便在內心做好飲茶的準備。



茶庭為與草庵茶室相配合,通常,植物的栽種與飛石(路徑中的腳踏石)的分布都經過特殊設計,並擺置洗手水缽與石燈籠。使得整體環境清幽靜雅,呈現明寂空靈的美。由茶庭步進茶室的入口為一個方形小門,名為躪口。它的寬度與高度恰好容許一個人低頭、彎腰以跪爬的姿勢進出。



當客人經過茶庭之時,腳踏著飛石,感受庭園中沉寂、脫俗的氣氛。將心中外顯紊亂的思緒轉為內斂清靜。在洗手水缽前洗手漱口,便像是將外界的紛囂擾攘洗淨彷彿淨身一般。如同虔誠的教徒一樣,為之後的喫茶作精神準備。進入躪口的同時,身分,地位都在眾人平等地低頭彎腰下捨除,在茶室中,忘卻世俗,大家的身分都只是喫茶的客人而已。



草庵茶室的外型則為左右非對稱的均衡型態;一般說來,左右相互對稱的形式給人一種端正、堅實又沉重的安定感。這是紀念性建築所必要的,也是中國人所喜好的形式。而非對稱形則給人輕快卻不安定的感覺。不過草庵式茶室建築在量上要求均衡的結果,茶室的外型雖是不對稱,但卻仍保有安定的感覺。這不均衡的原理與「禪」宗『不完全中的完全』道理是相通的。





=========

參考書目:



1.建築學大系4{日本建築史‧東洋建築史} 昭和37年5月10日 三版二刷

彰國社發行

建築學大系編輯委員編

2.日本通史 民國84年5月初版

三民書局發行

林明德著

3.日本文化史 民國88年9月初版

語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

楊永良著














----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ci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